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我的特工爷爷》

《我的特工爷爷》
首先,当你看到这个海报,千万别这么快兴奋起来。你先乖乖地买张戏票,乖乖地看完,然后再乖乖地走出电影院。然后有没有一种想哭诉的感觉?!

这款海报其实和电影里的剧情没多大关系,这不就是欺骗了大家的感情了吗?!


还有这辑很酷的時尚照片,人物照型真的很有型。可是与电影无关!所以电影里没有那只鸡,没有这只貌似辛巴的小狮子,没有可爱眯眼的小狗,也没有这份LIFE报纸!



不完整的老卫兵
洪金宝虽进入花甲之年但依然宝刀未老,盯着一副钢铁身躯扛起电影里每个动作场面。洪老爷子说他尽所能地还原特工的格斗技巧,是有,快狠准的格斗场面是有,但是摄影师在某些镜头选择了摇晃加上稍微放慢动作的镜头,是真的很摇晃,令人看得有点晕眩。如果你以为戏里有其他主角的动作场面,啧啧,是没有的。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演员以及武术执导,其精神可嘉值得赞许;但是,作为导演,他在执导这部前身名为《老卫兵》的剧本(此剧本为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大奖得主)在很多细节并没有处理好。

比方说春花与爸爸的戏份,春花与肥丁的戏份都写得不瘟不火。而且影片一开头有很多人物关系也没有交代清楚,主要是要说明整部戏的核心,俄罗斯黑帮与中国黑帮的争执不到位,镜头画面还有旁白都解说地相当凌乱。刘德华的出场很突兀,有一种突然出现的感觉…. 这就关系到说故事的能力了,洪金宝的电影当年在一众武打电影当中,他所执导的文戏已算是较为细腻的。但那也是80年代的事了,以现在2016年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呢,其文戏实在不能不说已经英雄迟暮,盛年不再。

再者,这部电影如果拿掉武打镜头,你就会看到一个旅游宣传片(误)。《我的特工爷爷》取景于中俄交界的绥镇,交织着两地不同文化背景的边境小城的确优美,但是你怎么一直给我看火车铁路?!看着一大堆被砍伐的木头?!提醒人类不环保吗?!

此外,我觉得一个很有发挥空间的剧本就这样给浪费了。我认为剧本可以有更多关于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简称中央警卫局)的想象。但也许就是有关于中共,所以在故事取材面想必也有一定的阻扰。但除去中央警卫局的种种不允许公开的资讯,剧本或许可以著重于老兵生活,除了这些一丝不苟的小习惯(折棉被,用钢丝开锁),长年负责保卫的身体病痛(脚疾风湿,脑部退化)还有呢? 感觉上,就算肥丁的人物设定只是个习武多年的老伯伯也不违和,就是觉得并没有把老卫兵很完整地拍出来。




友情客串的友情泛滥?

一群这么有戏的老戏骨,就这样路人甲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好浪费!怎么说?让我一一解说他们的戏份:

胡军:一个只有一句台词,表情呆滞的警官。还要是粤语配音的。唉

元华:七小福之一。饰演一个送报纸的老伯。出了两个场面,第一个是电影片头跟洪打了声招呼。元华第一次出场时我还很激动的,我以为他在戏中也可能饰演有隐藏身份的老卫兵之一,然后可能和洪老爷并肩作战可是,没有。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场时就呆呆地看着那栋已被烧毁的废墟。

元庭:七小福之一。饰演崔老大的长相猥琐大佬,出场四次。第一次打着瞌睡听俄罗斯老大说教,第二次约了崔老大出夜总会告诫他别搞事,第三次收买了崔老大手下要他们叛变,第四次被警察押着走啦。唉

元宝:七小福之一。饰演崔老大的长相猥琐大佬的左右手,这位前无线武指在这部电影还蛮没有存在感的。唉

元秋:不是七小福,但她可是于占元的女儿。出演一个貌似是孤儿院还是托儿所的负责人吧,没什么惊喜。唉

冯绍峰:海报似乎暗示你他在戏中是个智囊人物,掩饰身份是医生,但结果他真的只是个医生。唉

李勤勤:饰演包租婆朴太太。曾经演出《笑傲江湖》恒山派掌门定逸师太,在这部戏成了一个缓场的师奶。基本上电影少了这个角色是可以走下去的,没有任何障碍,但没有了她整部电影只会更闷。

冯嘉怡:很少有机会看到这么落魄的黑帮老大。他恶狠狠地向肥丁威胁说:“再让我见到你,我杀了你。结果被打成猪头;说:“这是我的地盘,我要谁死就得死”。结果不到数分钟就被自己手下很血腥地给干掉了。OK啦,他的下场就是告诉我们,出来混还是要还的!哈
元彪:七小福之一。饰演警官。没什么惊喜。唉

元庭:七小福之一。饰演崔老大的长相猥琐大佬,出场四次。第一次打着瞌睡听俄罗斯老大说教,第二次约了崔老大出夜总会告诫他别搞事,第三次收买了崔老大手下要他们叛变,第四次被警察押着走啦。唉

元宝:七小福之一。饰演崔老大的长相猥琐大佬的左右手,这位前无线武指在这部电影还蛮没有存在感的。唉

麦嘉&石天&徐克: 三个老友记。嗯,在电影里可谓是可有可无,还真的是所谓的友情客串。依旧对电影剧情的推进毫无帮助。只是和李勤勤饰演朴太太属于缓场的角色。

啊!差点忘了还有彭于晏,一个路过的士兵。还纯粹是非常客串的客串。基本上,我高估了这电影的安排。




匪夷所思的地方:

吃饭。整部戏吃饭的场面竟然多过武打的次数
吃饭的次数我忘了数,你就会看到肥丁就会一直在吃饭,和春花吃饭,和包租婆吃法,和春花还有包租婆吃饭又加上肥丁时常都是表情呆呆浑浑噩噩,会让我有种错觉,难道这是老年版的《龙的心》?! 喷饭!

说道打戏,在电影院里等了45分钟,终于等到第一场。对我而言是“合格”的一个场面,要嫌的只是这场打戏竟然要花了这么长时间才出现。然后肥丁也正常地大腿受了点伤。第二场打戏,也是最后一场。打了个落水老大脸青鼻肿,把一班混混打得手折脚断,再把一个刘德华二号(一个貌似刘德华的打手,可是他绝对不是刘德华)KO掉,再把一个接一个(总数3个)凶神恶煞的俄罗斯战斗民族恶汉KO掉。没有受伤只是气喘郁郁,好厉害!好象是中华版的“The Mechanic”(2011年由Jason Statham主演)。


肥丁“追逐”崔老大
这应该是史上最虐人的追逐戏,因为你会看到一个受重伤在逃!一个身有脚疾的人在追!他们俩以龟速追呀追,走呀走,真的是没完没了。唉,告诉你,他们如果以这样一逃一追的速度来看,我离开电影院吃个宵夜在回去,他们应该还是保持一样距离,呵呵。(误)



偷渡入境竟如此容易?
刘德华饰演小混混不知哪来的勇气,在赌场欠下了一笔巨款。然后又不知哪来的勇气,又私吞那带数千万的珠宝。(虽然我不知道那批珠宝到底值不值这个价,还有就是从哪里来?
接着他驾着贼车扬长而去地消失,然后又静悄悄地从边境回到中国,那些铁丝网竟然还可以手动地拿下来,连个保安都没有。怎么这么容易非法入境的啊?!纵观来说,刘德华这个小混混,俄罗斯中国两国黑帮的下场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的一个硬道理吗?OK还是有些道德教育的。


看着报纸,就直接行走到贼窝?
                没错,肥丁可能就是凭着骨子里中央警卫局的特性。就算有了轻微老人痴呆都可以直捣贼窟!


中国俄罗斯大黑帮在重要场合竟然不用枪?
对,不论是秉持着中华武术精神的黑帮还是凶神恶煞的俄罗斯战斗民族,他们都不选择用枪,而是用大刀和小刀。这两个在争夺一个装着数千万的金银珠宝,却拿不出一把枪出来对峙。结果这两个大黑帮就被肥丁打得落花流水,重点是:肥丁不记得也不在意他打倒了这群人,可以顾虑他们的感受吗?可笑的可悲呀。


旁白说故事
为什么不用镜头说故事?!你既然有个旁白,那倒不如直接做个广播剧呗,省钱省功夫,好不好啊?!


飞车追逐戏
           基本这是给朱雨辰发挥的一场戏吧。在没有得破案也没有什么大场面的情况下,来个公安追逐俄罗斯黑帮,结果还要靠个大货车意外地撞上才能逮捕他们。我都不好意思说了….




这世上最厉害的老头?

其实《老卫兵》这个电影是很有故事性的,但看名字也很有梗,只可惜到最后因商业因素吧,变成了《我的特工爷爷》,顿时有种降级的感觉啊妈蛋。这部电影应该改名字。改什么好呢?来,有个这么恶棍的可悲老爸,有个肥丁老爷爷,戏里也有个活泼的春花妹妹对吧,这部电影应该叫做:《坑爹啊爷你妹》。抱歉我就是那么粗俗!哈哈

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


许氏喜剧

      香港电影是电影史上的一个成功故事。30多年来,这个城市一直拥有全球规模数一数二的电影王国,所制作的电影数量,几乎超越所有西方国家之多,输出电影之多,只仅次于美国及印度宝莱坞。这一切的由来,都要从这里开始谈起





复兴粤语片的许氏喜剧


若要回顾香港电影经典,不能不提到演艺圈著名的许氏四兄弟中排行老大的许冠文。振兴香港电影的是邵逸夫先生,但是复兴粤语片、带起喜剧片则是靠了当时著名演员和导演 -一代冷面笑匠许冠文。

在五六十年代,华语电影的中心还未从上海转移到香港,粤语片受到狭窄的地方性所限,当时的观众群就只有市井小民以及谙广东话的南洋老华侨罢了,而当时中上阶层还只是看西片。那时的知识分子,是对香港本地电影不屑一顾的。

使香港电影本土化不仅是影片内涵的趋向,而彰明较著的用粤语发音乃是许冠文的电影。这是因为当时风靡一世的功夫片注重的还是拳脚,语言只是次要;喜剧中的语言则非常重要,常常有着画龙点睛之处。正是许冠文,协助了香港电影事业由中国国语片(普通话)回归至粤语片。


喜剧新潮流大受欢迎   突破票房纪录

      许冠文与弟弟许冠杰早在1971年已经为无线台主持了一个极受欢迎的电视趣剧《双星报喜》,当时收视不俗,在《欢乐今宵》外另竖旗帜。随后,透过大导演李翰祥《大军阀》(1972)中一鸣惊人的演出,迅速地打响名号。

由于许氏在电视台训练了电视趣剧的结构,他深知喜剧不能没有一分钟没有笑料的原理。为了吸引观众,每一环节的笑料要有一定数量,密度要高。及后,许冠文将其搞笑本领从「公仔箱」带到「大银幕」,因此便全力投入电影行业,而后他成为了炮制了数不尽的精彩电影,票房更屡创新高,把电影事业带上高峰的幕后玩家。

经过电视台近三年的磨练,许氏离开了无线电视台,在嘉禾电影公司制、编、导、演“一脚踢”地开拍了影片《鬼马双星》(1974),成为该年度的卖座冠军,票房高达625万。隔年拍了《天才与白痴》,票房高达455万。1976年拍了《半斤八两》,票房突破850万。1978年的《卖身契》780多万。在这些票房纪录的无形及间接影响,越来越多香港人开拍了粤语电影了。





    许冠文的成功   靠的是细心观察努力创新

许氏的影片,主角都是典型的小人物,而且植根于现实生活中,不管是自以为是,如《鬼马双星》的大哥,或是自我嘲笑、挖苦,如《天才与白痴》的人物,仰或是对既成制度或统治者的嬉笑怒骂,如《卖身契》《摩登保镖》,莫不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认同。虽然他的《鬼马双星》在今天看来,制作上不免显得粗疏,对白太多,性格描写也不够细致,但毫无疑问是70年年代开“密度喜剧”先河之作。

许氏的招牌美点是肢体伤残,是用来作为刺激人性反省的转捩点,从而令角色由麻木不仁回归人性正途的基石,如《半斤八两》跛脚、《摩登保镖》跛手以及《箭囊三宝》三人伤残的下场。另外一个美点在于戏中对白的押韵俐落,至今仍有不少经典台词深深存于香港观众的脑海里。

不仅如此,他也深谙把歪理推至极端所制造出来的强调讽刺及爆笑效果,如《半斤八两》的许冠英要求放假看病,他的回复为患上猪型感冒已无需看医生,因为必死无疑,无谓浪费金钱;若然只是一般感冒,既然死不了人也同样无谓看医生浪费金钱。这种活学活用的转化,加上之前所提到过的电视台的高密度笑料喜剧训练,才得以在新时代的来了杀出一条血路。

可以说许冠文的喜剧与当时一样红透半边天的李小龙功夫片汇成了70年代香港电影两大潮流,鼎足而立,傲视影坛。许氏的作品开始时承接了电视台趣剧的格局,其后摸索个人的步韵节奏,努力精进自成一派,环顾香港影坛,实不作第二人想。不然如此,他能编能导能演,属于作者型的人物,特别是他的演技出色,造就了他喜剧笑匠的地位。




花样年华的过后 难免地随时光老去

在一众喜剧演员当中,通俗地说许冠文是属于“冷面滑稽”一类,在后来香港喜剧片泛滥成为胡闹搞笑的时候,他始终能保持自己较高的格调。虽然在一片极尽通俗热闹之时,他未免会是寂寞,然而无论如何,都掩盖不了他那独特的个人才华。

最为威水的是,当年制作了三年的精心之作-《摩登保镖》在81年年初上映时取得辉煌的1700万佳绩。并且是当年日本,韩国的华语片票房冠军,甚至成为了当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票房冠军,更凭此作荣获第一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但是,观众以及时间都是残忍的,就在该片之后,他的电影开始在80年代中、后期溃不成军(新艺城及其他电影公司所推出的喜剧冲击),原因正在于被观众异口同声地认定为过时。许冠文的时代慢慢逝去,留下的只有回味。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儿子的房间》 The Son’s Room

单从海报或片名来看,你或许会对此电影产生错觉,可能你会认为这只是纯粹谈论父子关系的电影。其实,意大利电影《儿子的房间》是一部讨论关于人性的情感和心灵,更谈生死。

电影里有这么一段台词:[生命里的定数不是我们能掌握的,当然活着的人,特别是家人会问为什么?答案只有一个:这是上帝的旨意。就算我们没权利去知道为什么,我们也必须诚心地接受这难以理解的事实。 ]

主角乔范尼(Nanni Moretti 饰)儿子在潜水运动中遇上不测,英年早逝。这件事故来得太突然了,原本美好平静美满的生活彻底地被打破了,就如在一片平静如镜的水面投下了巨大的石块。从此,家里的气氛总是一片凝重,平时一家四口乐融融地出游、享用美食的画面也不复存在。儿子那空荡荡的房间,也深深地刺伤了每个人的心房。

悲剧发生以后,母亲痛哭倒在床上;父亲则流连年轻人都会去的娱乐场所,在人群中似乎不断地寻找儿子的身影。毫无预料地,儿子的身影是永远也找不着的了。或许是要更加体会儿子的心理吧,他特意去坐了他很怕的一个不停旋转的游乐机器。对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刺激的体验;对中年人来说,这可真的一点也不好受。父亲的这一番举动可以诠释为非常挂念着儿子,讽刺的是那时纷纷闹闹的背景音乐与父亲的心情是个极端的相反,令观众不禁扼腕叹息。

随着儿子过世越久,父亲的心灵就备受折磨。他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儿子意外丧生当天的无限可能:拒绝病人欧斯卡的请求不去复诊、陪儿子一起去跑步、让他延迟与朋友们潜水的邀约。父亲的内疚感日渐深重,一直想要回到过去以修补他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固执的他依然不断地寻找儿子的死因到底是出在什么问题。

这样来看,父亲对病人说过的话也可说是极度讽刺,他曾对一位病人说过:你总是自责,总是对所有的事(儿子的死)感到内疚。我们是不可能掌握生活里的一切,我们应做我们能力所及的事,也应该学会等待,不要总是把责任扛在身上。也许更要学会忍耐,对生命和世界怀着轻松的心态,放下心里的负担。

身为一名心理医生,他深知执着只会越来越痛苦,但是就连他对自己也束手无策。他依旧必须装作着平时职业上的冷静与祥和,还是必须坚守着岗位医治病人。但是到最后父亲终究还是撑不下去,过度悲痛的他再也不能为其他人解开心结了。因为这时他比那些聆听者更加地需要聆听。他心中的防线已经彻底崩溃了,直到远方寄来的一封信。

学会放下,从新生活
这是一封女孩的来信,从信中得知儿子与这名女孩曾相爱过。家人心目中的儿子少了一个版块,只有这个拼图就能对儿子的记忆更为齐全,所以他们渴望与女孩追思儿子那未知的故事。而到剧幕落下之前,父亲一家终于遇见了女孩,也送走了女孩,这时的他们已经心平气和地面对了现实,淡然地把儿子的思念还有爱,深深地收藏在心中的那一个锦盒。

生死有命,应该坦然地去面对。不论多么地痛心,日子还是一样地过。不如就放下心里那一层阻碍,好好地继续生活,因为生活中实在是有太多重要的人、事、物了。犹还记得剧中一幕的凯撒仪式,神父有提到圣经这么写着:“要是主人知道贼什么时候会来偷,他就不会让贼得逞。”这一句无疑就是要提醒任何人在生活中都无法预知下一秒会有什么变化。所以,为了家人生活,为了爱而生活。珍惜现在,把握当下,就是我们现在可以做的事。